火星上的抢救暂时告一段落,还活着的郑燕被扔进了前进基地的定向培养槽里。确实是非常粗暴的“扔”,医疗机器人为了抢时间,直接扯着她的宇航服外扣具,把郑燕直接扔进了早就打开的培养槽内。</p>
连着宇航服一起摔进救生舱的惊险动作惊醒了情况稍有好转的郑燕:失血过多后又得以补充的异常虚弱状态让她昏昏沉沉,血管里流淌着的血液过于干净,缺乏足够的葡萄糖和激素,这让郑燕非常不适应。</p>
人类早就习惯了在各种激素和传递素下生活的日子,如今突然一下什么都没了……感觉其实是非常难受的。</p>
但好就好在郑燕的血糖也不高――她基本就维持在昏厥和清醒的中间状态,身体每从脂肪里获取到一点能量,她全身上下的器官就会抢走一点。对郑燕的身体来说,现在最好的“治疗”就是给她的血管里来上一升10%葡萄糖,然后给她足够多的氧气,让她睡觉。</p>
现代医学能做的事情依然有限,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人体自己的潜力。</p>
但是登陆任务配套的医疗AI并不这么认为,让只有一条腿的郑燕就这么躺在医疗救生舱里并不利于火星载人登陆任务的进行。</p>
不同目的的医疗行为其过程和目标也截然不同,姑息治疗和对症治疗,实验性治疗和诊断性治疗的手段都不一样。如果是在地球上,郑燕将会被放置在有众多生命监护设备的ICU床上,接受至少一周的治疗和观察。在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医生们才会允许她离开ICU,然后去外科科室接受定向肢体再生治疗。</p>
但在火星上,医疗资源是非常紧缺的资源。哪怕少了一条腿,刚刚在火星的地府桌上跳了好几首的郑燕也不能过久占用医疗资源。AI给她制定的治疗流程是这样的――扔进救生舱,最短时间内完成断肢再生,然后才把人从救生舱里扔出去。</p>
外面还有八名宇航员,保留至少两个救生舱随时可用是很有必要的事情。反正低重力情况下只是人体自身的凝血功能相对受限而已,而这对于肢体已经被修复出来的郑燕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p>
AI的决策流程短暂且黑箱,但结果不会遭到任何人的反对――地球上的人自顾不暇,火星上的医疗领域专家已经炸成了一片紫外光。它做了决策,那就没有被质疑的余地。</p>
躺在救生舱里的郑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p>
定向肢体的再生技术本身意义重大且造福了许许多多的患者,但这种技术必须在患者完全被麻醉到没有意识的状态下方可继续。</p>
人类的肢体和一坨烂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中精密且不可替代的神经系统。肌肉和皮瓣乃至血管骨骼都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粗暴方式重新连接在一起,但神经系统不行。</p>
没有神经系统的肢体没有任何价值――它就是累赘。</p>
但先进的生物学技术解决了这一困境,神经损伤不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通过抽取患者本身的体细胞,然后利用基因工程反分化体细胞为干细胞后,这些干细胞会被大批量生产以用来附着在患者断肢上――干细胞们会被再次定向分化,从而生长出已经不复存在的各种肢体组织,甚至是器官。</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