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居正则是着眼于当下,他觉得既然发现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问题,赋役制度不合适那就改行一条鞭法,官府人浮于事那就推行考成法提升效率,河道堵了就疏通,朝廷没钱了就清丈天下田亩增收,把隐田找出来.</p>
作为从下面上来的人,自然深知民间那些事儿,虽然知道其中阻力很大,可因为利国利民,所以他不惜压制皇权也要强行推动。</p>
而魏广德想做的,确实用来自后世的观念,想要从根本上慢慢改革,把朱元璋定下来的不合适的东西都抹除。</p>
在此以前,他若是插手矿山,那可不是经商那么简单,因为朝廷不会随便同意矿山开采的,现在那些矿主大多都是属于矿盗,一旦曝光是要被开堂过审的。</p>
某类户籍的人口大量增加,而其他户籍人口变化不大,就会打破这种供需平衡。</p>
“你能不能给朕透个底,朝廷收入,宗室占几成,军饷又是几何,朝廷的收入到底是怎么支出去的。</p>
在这个问题上,魏广德当然也是有私心的,因为一旦朝廷认可这项政令,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插手矿产开采。</p>
隆庆皇帝又开口询问道,他现在已经是越来越觉得宗室开支是个大麻烦,必须尽快有个处理方案出来。</p>
明初用这样的方式当然是有好处的,可以保证产品的稳定供应,这对于一个新建立的王朝来说至关重要。</p>
魏广德把想说的都说了,隆庆皇帝却是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p>
“二百万两左右。”</p>
魏广德答道。</p>
如果按照当时物价本色合计的话,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应该是在两、三千万两,这个数据大抵和清初康熙朝国库年入四千余万两银子相当。</p>
魏广德低头答道。</p>
朝廷要是发包矿山,自己就买下几座,以后自己儿子、孙子出门就可以大声的说:“我家有矿。”</p>
“当初还在裕时,朕记得就有过让你想办法解决禄米问题,朕登基后也曾提过此事,现在可有章程?”</p>
后世都说明朝用几千万人口供养十万官员,看似比例不高,但实际上衙门里还有大量的临时工存在,他们其实也是受百姓供养的。</p>
谁不爱财?</p>
至于到了乾隆那会儿,国库年收入最高达到八千万两银子,那就是白银大量流入造成通货膨胀有关。</p>
想想就提劲。</p>
既然都把人往经商方向引了,那下一步就是利用开矿这个事儿,把他们继续往开矿方面引,以后矿产出来不还得建工坊加工,再利用商业网络进行销售。</p>
当然,到时候少不得还要找勋贵们帮忙在朝野上下游说一番。</p>
要是还有穿越者过来,知道他想做的,自然就会告诉他,他想干的事儿其实比高拱、张居正还要激进。</p>
经济发展了,大明朝的财政危机才有可能化解。</p>
同样的,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限定宫廷内宦官的数量为60名。</p>
所以魏广德才在先前话语里,有意模糊户籍限制,就是不管是民户还是农户,亦或者匠户、灶户都可以进入矿山做工,获得报酬。</p>
不过宗室那里,要是能想办法减下来,那财政不就宽裕了。</p>
另外就是宫廷的支出,在乾隆朝以前,清廷宫廷开支每年不过数十万两,而到了乾隆朝才猛增到二百万两,和明廷时期不相上下。</p>
当然,军户因为其特殊性,不在其中,这也是军户大量逃亡的原因。</p>
这就使得明朝初年的类似后世的准计划经济,在运转了几十年后,就越来越维持不下去了。</p>
隆庆皇帝再次皱眉,二百万两吗?他在回忆之前数次向户部下旨要银子的数量。</p>
而一些较小的矿山,可发包给私人开采,用竞价方式,价高者得。</p>
“遵旨。”</p>
当然,实际上现在的民间,大多数人也已经不怎么关心户籍,除了科举等需要在官府报备的项目外,大家基本上都差不多。</p>
地方官府定期派员查账收税,核查矿民待遇,这样就可以保证矿民不再作乱.”</p>
再加上有不爱自己这一行的人,跑出去干别的了,而政府又没法长时间盯着每个人,必须按照规定的职业来干活,四种职业的比例关系就更有问题了。</p>
清朝政府在中前期的财政支出中,军事开支占了一半以上,几乎相当于把明朝的军费和宗室禄米全部用来供养军队,而军队也在这一时期为清政府开疆拓土,占据大片土地。</p>
上次因为京营的事儿,使用盐引做了补偿,魏广德也借机把他们往经商方面引,让他们已经不再简单把盐引过手卖给大盐商,而是参与分成。</p>
高拱的改革思路其实比较狭小,那就是其他不动,只是整顿吏治,让朝廷恢复到明初的状况就可以了。</p>
当然,皇宫的开支,水分也是极多,毕竟宫里住的都是贵人,吃穿用度都是要最贵的。</p>
之前朝廷官员也上了不少的奏疏,都涉及宗室改革,但是除了折色外,大多都被搁置,因为都触及朱元璋定下的政策。</p>
隆庆皇帝只管花钱,时不时也问问自己内库的情况,可宫里一年要花销多少银子还真是没多少概念。</p>
比较明初那段时间,确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p>
明朝初年,朱元璋把老百姓给分成四种户口,分别是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即为四业。</p>
还有为了平息宗室不满,解决禄米不足,就是从周边各省输粮,总之就是哪里出事就想办法给那里送点禄米了事,无非就是在发放禄米的时候增加折色,用宝钞替换禄米。</p>
明朝可以改的东西太多了,魏广德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p>
但知道归知道,这些动作最终都绕不开朱元璋这个坑子孙的货。</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