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59“钞法”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但是自大德七年前后又出现钞币贬值,武宗即位后,滥行赏赐,开支浩大,任意动用钞本,使钞值更加下跌,而之后的政策皆未能重新稳定钞值。</p>

在元末各地农民起义爆发后,军费激增更是无力控制钞值,最终元朝的纸币制度随着政权一起彻底崩塌。</p>

亲身经过元末钞法之乱的朱元璋,深知元末钞法的弊端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p>

因此,在大明宝钞制度的设计内容方面,他又做出了与宋元时期不同的创造,即不设立准备金制度,而是以官府权威强行推动,这是一种对政府强大的政治权力和皇权高度依赖的货币制度。</p>try{ggauto();} catch(ex){}

事实上,大明宝钞和现今货币制度已经是高度相似,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制度。</p>

为了在民间推动大明宝钞,明廷明确规定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否则要被官府治罪。</p>

百姓可以拿金银去官府兑换宝钞,却不能用宝钞向官府兑换金银。</p>

税收方面为钱钞兼收,宝钞占据十分之七的比例。</p>

宝钞和贵金属货币之间的单向兑换制度体现了明政府强制控制国家流通货币制度的政策特点,并可以大肆从民间掠夺财富以供朝廷使用。</p>

宝钞发行后,政府和民间不同的使用状态,是宝钞后期弊端丛生,贬值严重的关键原因。</p>

朝廷凭借手中强大统一的政府权力,不顾市场流通规律,一味的印发纸币,只为解决朝廷自身需要。</p>

虽然在军费、官僚集团的薪俸、赏赐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宝钞自身设计制度的缺陷,注定宝钞在民众之间难以流通。</p>

从洪武末年开始,一直到正统初期,宝钞就一直呈现出贬值,自正统年间以后终于几乎沦为废纸。</p>

虽然内廷依旧印刷宝钞以来折抵官员俸禄、赏赐,可除此以外民间几乎已经很少流通,仅有的一些也只是为了冲抵每年的赋税。</p>

这,或许也是大明朝直到灭亡,大明宝钞依旧在发行的原因,因为地方官员可以从中获得暴利。</p>

那就是在征收赋税时以实物和现钱收取,上缴时则将该部分以大明宝钞冲抵,两者之间差价巨大,获利也远超之后的火耗。</p>

只能说,大明的官员们是真的很会赚钱。</p>

在魏广德看来,大明宝钞的失败,除了肆意发行导致的贬值因素外,宝钞与金银之间的交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保证宝钞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p>

试问,后世各个主权国家发行的钞票,相当一部分也都是没有建立保证金制度的,可那时的货币依旧可以保证币值,这是为什么?</p>

后世货币汇率不断变化,可除了极端情况下,各国的货币还是相对稳定的。</p>

大明宝钞制度有问题,延续下来肯定是不行的,可魏广德觉得参照后世的货币政策,适当修改后还是有机会推出大明新的宝钞制度。</p>

在这个新制度下,以前发行的宝钞肯定是不能承认,不过这个太复杂,他也没有完全想好,只不过有了这么一个概念。</p>

不过这个时候,李芳口中的暂停铸钱就有意思起来,难道内廷要停止赏赐,眼看着就是岁末,快要领岁赐的时候。</p>

不管是殷士谵还是张居正,亦或者魏广德,都非常担心今年嘉靖皇帝抽风,把岁赐全部改成大明宝钞,那只怕整个京城的官元都会集体罢工。</p>

不过和他们想的不同,只看到裕王接过纸条细看后,眉头由最初的紧皱到逐渐舒展,显然事情并没有往他想到那个方向发展。</p>

“你们也看看吧。”</p>

说话间,裕王把纸条递给了殷士谵。</p>

殷士谵在看过后,很快就递给了魏广德。</p>

魏广德低头看去,“上谕工部:近来钱法阻滞,由于私铸威行,其令内外诸司务遵前旨严加访治。</p>

宝源局所铸制钱,各色匠、役人等侵料减工,以致转经小滥恶,不堪行使,尔部中其逐一送法司从重治罪,并查提督管理等官先。</p>

以职名闻今后该局暂停铸造,户部每年将南京、云南及税课司收好钱一千万文送部,转送司钥库以备赏赐之用。”</p>

看完纸条上的内容,魏广德呼出一口气,原来是嫌弃宝源局铸造的烂钱太多。</p>

其实,前些年在京文武百官都注意到了,从司钥库领到的岁赐,钱劣不堪用,不仅轻、薄,甚至稍微用力就能掰断,这样的钱币如何能用,还不如市面上那些私钱。</p>

把纸条递给张居正,魏广德也只能觉得好笑。</p>

嘉靖皇帝应该是根本就没有到过市井之中,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不说其他州府,就是在京城里,几乎就找不到多少好钱进行流通的。</p>

那些流通的好钱,被人收走后就会被投进熔炉炼制成劣钱,毕竟大明确实很缺铜料。</p>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嘉靖皇帝对币值的干预。</p>

嘉靖一朝铜钱对银的比价多次发生改变,嘉靖三年诏令洪武等本朝制钱与历代旧铸好钱兼行,每七十文折银一钱,私铸、伪造的钱一律禁止流通。</p>

嘉靖十八年,规定无论制钱,还是历代旧钱兼行,质好的铜钱七十文折银一钱,稍次的铜钱一百四十文折银一钱。</p>

嘉靖三十二年又规定只允许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其他洪武等制钱及前代杂钱需十四文折银一分。</p>

到了嘉靖三十三年规定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洪武等制钱与前代杂钱上品者也七文折银分,其余视钱质量的好坏分别以十文、十四文、ニ十文折银一分,不久又诏令以嘉靖通宝钱七文、洪武等制钱十文、前代钱三十文折银一分。</p>

民间私钱泛滥的根源,其实就是因为嘉靖通宝钱与历代古钱的折换率过高,民间竞相私铸此钱借以牟利。</p>

政府虽然多次严令禁止私铸,但民间私铸活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而今更是京师市井中所用,俱出私铸的境地。</p>

“轻制薄小,触手可碎,字文虽存而点画莫辨。其则不用铜,而用铅、铁不以铸,而以剪裁,粗具肉好,即名曰钱,每三百文才直银一钱耳。作之者无忌用之者不疑,而制钱、旧钱返为壅过。”</p>

这正是这一时期京城市面上流通铜钱的真实写照。</p>

魏广德都还记得,自家就参与了用铁炮换铜炮的勾当,所得铜料全部都用于铸造“嘉靖通宝”。</p>

上次他还接到家中来信,说现在江南各卫所皆在做此事,以后就算被人发现也不怕,法不责众。</p>

这次的事件,工部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魏广德自是不关心,不过虽然自家从中牟利,却也坚定了他将来重建钱法的打算。</p>

朱元璋设计的“钞法”,不应该就这么被埋没掉,还被后世子孙误会,没有准备金制度也不是宝钞失效的根本原因。</p></div>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